天山网-新疆日报记者 马伯宇
11月6日,位于乌鲁木齐市安宁曲镇的自治区优质科技技术体系中,常年青草虽然被厚厚的积雪覆盖,但依然绽放着勃勃生机。这些顽强、高产的苜蓿杂草是科研人员智慧的结晶。
作为饲料之王,苜蓿有着广泛的用途,但它是豆科植物中的异花授粉植物。授粉昆虫不足将导致苜蓿授粉率低并限制苜蓿种子产量。
“要想长出好草,就必须有好种子。”自治区优质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站长唐勇介绍,为选好品种,示范基地共引进牧草品种61个,其中苜蓿品种12个。这些品种包括耐践踏放牧型es 和冷高产类型。科研人员还研发了苜蓿开花授粉器,解决了苜蓿授粉率低的问题,实现了苜蓿产量的稳定提高。
一旦种子找到了家,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生长。为此,科研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。地面上长满了青草,地下还有一个洞穴。记者沿着楼梯来到示范场下方的蒸渗仪观测室,工作人员可以在这里观测地下水的蒸散情况。通过参考这些数据,他们可以准确计算出地表植物所需的灌溉量。
更让人大开眼界的是实验站内长期存在的土壤样本库。早在1989年,这里就开始了定向施肥实验。样本库中放置了近3000个灰土试验标本,科研人员通过长期研究总结出草轮作模式。h.
“就像人穿衣服一样,每天穿同样的衣服就会失去新鲜感。”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杨金玉表示,常年在土壤中种植同一种植物,不仅滋生细菌,还会造成肥力丧失。采用轮作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地球生态环境,让地球变得肥沃。
在杨金玉眼里,这些牧场不仅仅是饲料,更是土地的“医生”。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改良土壤,让贫瘠的土地恢复生机。苜蓿与其他作物轮作后,土壤碱性氮含量可增加30%,相当于每亩减少氮肥施用量2公斤;田菁根能分泌有机酸,可降低土壤盐分;冬麦收获后苋菜轮作不仅解决了秋季田地暴露地表的问题,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有机质矿化等问题。
这样,通过实施因地制宜的轮作模式,产生草土,改善土壤质量。
十一月是为冬天准备草坪的时间。如何快速高效地收获和储存优质牧草?答案就在于新开发的青贮饲料包装机。可以看到它“吞噬”收获的草料,均匀压缩,然后自动卷成紧密的包装。一小时内可完成25个重达550公斤的包裹。据优质自主产业技术体系中牧草加工及智能装备领域专家帕霍尔丁·阿布莱提介绍,这一大片主要适用于青贮玉米、苜蓿等各类牧草。青贮饲料加工可有效增加青贮饲料排列密度,优化青贮饲料的均匀度覆土,提高发酵后青贮饲料的品质和保质效果。目前,其整机国产化率超过95%,大大节省了采购成本。
从田间的草苗,到实验室的土壤样本,再到智能机械设备,一切都充满智慧,让人们真切感受到科技兴农的脉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