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空间里藏着一枚小邮票,是什么样的故事?今年8月,在中国邮政发行的“古树名木”特种邮票上,一棵产自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的古银杏树格外引人注目。古银杏树有怎样的美?距莒县县城西约8公里,俯瞰浮来山。它不仅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,也是一座历史博物馆。穿过山门,步行至定林寺,可见一棵巨树——树高26.7米,平均树冠宽度34米。古银杏树下有许多古碑,还有许多古人写下的诗词、碑刻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古碑上斑驳的文字已经褪去,记载着古树的悠久岁月和历史。这棵古树也是文化遗产的见证。定林寺有一栋二层楼房,h造型独特、简洁。额头上刻着“孝敬楼”三个大字。这是郭沫若1962年为纪念祖籍莒县的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而写的。刘勰花费多年的心血,撰写了一部系统、全面的文学理论专着《文学思想与雕龙》,影响了后人千余年的文学创作和研究。如何保护古银杏树?莒县通过补充调查、档案归档、名录保护等措施,建立了古树保护体系。李建国是古树的守护者之一。 “维护树木就像做人一样,必须尽心尽责。”李建国今年61岁,从事园艺工作40多年。自2014年来到定林寺后,他就常在古银杏树下度过。浇水,防治病虫害、人工疏果……日常工作虽然微不足道,但却非常重要。蓟马是常见害虫之一。严重的虫害会导致叶子变黄,树势下降。为了精准防治,李建国每年5月下旬、7月下旬、8月下旬定期对古树喷洒农药,防止虫害。为了让护理任务更加精准,司李建国从2014年开始撰写《大树日记》。“3月26日发芽,4月10日开花,9月10日坐果,10月25日左右叶子变黄……”李建国的笔记本记下的不仅仅是物候变化,更是古树每一次“呼吸”的痕迹。他记录了温度、湿度、叶子状况、果实负载,甚至发现异常的日期以及如何处理。这些详细记录成为专家判断树木状况、制定政策的第一手依据维护计划。近年来,随着周围种植的银杏树越来越多,这棵古银杏树获得了更多的授粉机会,果实数量较十年前大幅增加。每年6月初,当银杏果实如豌豆大小时,李建国和同事们就开始疏果,避免养分消耗过多,影响古银杏树的健康生长。 “古树不会说话,但它的变化却记录在其中。”李建国一边说着,一边掏出手中的《大树日记》。他用笔墨陪伴古树走过春夏秋冬。在他的保护下,古银杏树依然枝繁叶茂,充满生机。如今,古银杏树已成为莒县的文化名片之一。 “我很高兴有那么多人不远千里来看这个……”李建国感叹道,“我每天都和古老的普诺在一起,我一看就很高兴。 “银杏。银杏又叫银杏树、公孙树,属于银杏科银杏属,是一种高大的乔木,高度可达40米,叶子呈扇形,茎长,呈浅绿色,秋季翻叶。最早出现于距今3.45亿年前的石炭纪,中性或微酸性土壤最适宜。